遊戲是兒童的語言,玩具是兒童的字彙
遊戲是小朋友的最佳溝通方式,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能夠安心地以遊戲去表達自己的情緒、想法、經驗、需要等
APPHK的遊戲治療服務
APPHK的輔導心理學家主要利用兒童為本遊戲治療 (Child-centered Play therapy)技巧幫助兒童,需要時亦會用指導式遊戲治療 (Directive Play Therapy) 及心理動力遊戲治療技巧 (Psychodynamic Play Therapy)作協助。我們相信每一位兒童都有一些需要(例如:安全感、愛、歸屬感、自尊等),而當他們的需要未被滿足或其自我及經驗處於不一致的狀態時,行為情緒等問題便會發生。 APPHK的輔導心理學家重視與兒童的關係建立,透過真誠的接納、尊重、同理的瞭解進入兒童的世界。我們相信兒童是有內在成身的能力, 若能在沒有價值批判、充分感受作為「自己」的自由遊戲的情境和關係中,配以心理學家的接納和其非指導式的治療技巧能促使兒童意識到自己的內在力量,從而可面對、控制自己內在的情緒,學習靠自己來思考和做決定、激發其創造力及解決辦法的能力。
遊戲治療服務對象
3歲至11歲有情緒、社交、行為或學習問題的孩子 (如發脾氣、說謊、有攻擊性行為、對於新的環境及事物較難適應、過份倚賴、焦慮緊張、難與同學相處、拒絕接受挑戰、自信心低落、學習動機或態度弱或有特殊學習需要(SEN)(自閉症譜系/ 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等)等學童。
兒童為本遊戲治療能夠
孩子發展及提升自我概念
孩子承擔自我責任感
幫助孩子體驗控制感
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內在力量及長處
提升孩子自我接納、自主感及自我控制能力
提升孩子自我決策能力、自信心和自尊感
遊戲治療玩具的選擇
案主形容:「動物王國又要攻打我的國家,我們要列陣準備開戰,殺牠們一個片甲不留」
案主是一位被確診有ADHD的學童,由於他的衝動和具攻擊性的行為,他幾乎每天都被老師/家長責罵及懲罰。案主的遊戲主題”play theme”經常是帶侵略性的”aggression”,其玩具的選擇多數是士兵和動物。案主在治療中多次重複同一遊戲主題,透過遊戲案主能抒發和處理他在生活中因被負面批評而引發的主要情緒–憤怒”intense anger”, 過程中他更透過反撃動物和獲宣佈得勝利來保護自己的自尊感。 在治療過程中,心理學家更教導媽媽如何正面回應孩子的情緒行為和理解ADHD的特質。在遊戲治療中期,案主媽媽表示他的攻擊性行為已經逐漸減低,其親子關係更見改善。
透過遊戲治療,孩子能安心地抒發其需要和情緒。心理學家更能了解孩子的情緒和內心世界,並作溝通的橋樑,告訴父母孩子的心理發展需要,幫助改善教養技巧,建立良好親子關係來減低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