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及工作坊

家長講座及工作坊

正向心理學提出人如果能夠認識和善用自己的正面特質,便能更容易感受到快樂及幸福圓滿,這些正面特質就是正向心理學中重視的品格強項。如果家長能夠發掘孩子的強項,並以正向的態度和語言去教養孩子,不但有助孩子發展正面的自我形象和自我價值,而且還可以建立正面的親子關係。

目標:  透過講座讓家長認識強項為本的教養模式、學習如何認識和發掘孩子的強項,建立正向親子關係。

現今社會科技發達,生活漸趨電子化,多間學校更提倡電子教學,令學生在學習,甚至日常生活中常會使用電子產品,容易養成依賴電子產品的習慣,並洐生沉迷打機問題。很多家長在處理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更會產生角力和爭執,不懂如何防止孩子沉迷。其實,孩子沉迷電子產品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例如有些孩子會透過使用電子產品來獲取某些心理需要(例如能力感、優越感、社交需要),家長只要讀懂孩子打機背後的原因和需要,便能以不傷害親子關係的方向,針對性地處理問題。

目標: 透過講座讓家長認識孩子沉迷電子產品的原因,了解孩子的需要,學習如何處理及預防機不離手情況。

情緒從來沒有分對與錯,孩子的情緒是反映他們的內心想法、期望和需要。然而,很多家長都會禁止孩子憤怒或害怕,希望他們能夠無時無刻正面和平靜。其實,情緒是有其功能的,若果家長能夠同理及接納孩子的情緒,並嘗試了解情緒背後的需要,孩子便能更接納自己,從而提升同理心和欣賞他人的能力。然而,孩子表達情緒的方法則有對錯之分,家長可以改正孩子表達情緒的方法 (例如發脾氣),並教導孩子合宜地表達情緒,增強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目標: 透過講座讓家長明白接納情緒的重要性,並學習如何引導孩子表達及合宜地回應孩子的情緒,增強彼此的情緒調整能力

相信很多家長目睹孩子欠缺學習動機,甚至在家中做任何事也沒有動力,即使用很多獎勵計劃也未能讓孩子有動力做事,而感到無奈及氣餒。不少家長都會認為孩子是因為懶、頑皮而不肯溫習。其實,孩子欠缺內在動機不足會影響他們做事的動力。若果家長能針對性地提升孩子的內在動機, 讓他們能夠自發性地做事,不用家長在三催四請,親子關係便能鞏固。 

目標: 以互動的講座形式幫助家長了解如何以「不獎勵,不懲罰」的方法來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自主地投入學習。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或情感上最重要的 人,比教師及治療師有更大、更深、更持久的影響力。父母的同理和接納更能令孩子去除壓抑和焦慮,若果家長能提供遊戲時間予孩子,並從中善用親子遊戲治療技巧,孩子便能在沒有價值批判、充分感受作為「自己」的遊戲中意識到自己的內在力量,面對和處理內在的情緒,更能提升親子關係。

目標: 透過講座讓家長明白親子遊戲的重要性,學習親子遊戲治療的基本技巧和原則,讓孩子從遊戲中與家長建立親密的關係。

家長除了要時刻 照顧和滿足孩子的身心需要,更要身兼老師去教導孩子學習,家長們對此都疲憊不堪。對於部分家長來說,孩子的學習動機弱及負面情緒是最難處理和讓人頭痛的 (如尖叫、大喊、掉東西、打人)。其實,若果家長懂得接納和認同孩子的日常情緒,並多抽時間陪伴孩子玩樂,便能將孩子的「脾氣怪獸」住進深山,促進正面親子互動和連繫,減少親子間的磨擦和矛盾和教養壓力。

目標: 透過講座讓家長從遊戲中學習,認識孩子的情緒發展需要,體驗如何正面回應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平靜情緒並增強家長的教養信心。

P7: 正向親子溝通法
P8: 依附關係與安全感的建立
P9: 培育正向孩子
P10: 抗逆孩子: 培養成長心態
P11: 正向靜觀親職
P12: 孩子心理需要及發展階梯
P13: 正向自我關懷
P14: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孩子
P15: 靜觀藝術減壓
P16: 適應升學的心理挑戰

學生講座及工作坊

正向心理學,一套以驗證為基礎(Evidence-based)的理論,提出人如果能夠認識和善用自己的正面特質,便能更容易感受到快樂及幸福圓滿,這些正面特質就是正向心理學中重視的品格強項。若果學生知道能認同和肯定自己的品格強項和價值,便能增強自信和能力感,更能有抗逆力去面對生活上的困難與挑戰。

目標: 透過講座讓學生認識品格強項,並認識如何發掘及發揮品格強項以邁向幸福之路。

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讓人們感到滿足、愉快和幸福,練習同理心及學習正向的溝通技巧能讓學生避免用 “潑冷水” 或 “搶咪”等破壞性溝通模式與人相處 ,成為嬴得人緣,擁有正向人際關係的積極聆聽者。

目標: 透過講座讓學生明白如何透過善用正向溝通技巧來建立正向人際關係。

Dr. Martin Seligman 提出了「快樂方程式」,指出快樂是能夠選擇的,即使與生俱來的快樂幅度較低,我們也可以選擇活得快樂,這是取決於我們的態度、想法和行動。雖然很多研究指出香港學童的快樂指數偏低,但是當學生能夠學習正向及樂觀模式並加以練習,也能夠調節負面情緒,改變情緒而引致的行為。

目標: 透過講座讓學生檢視個人的歸因模式,學習建立正向思維模式減少普遍性、永久性及個人性的悲觀的模式。

具比較及競爭性的教育風氣為學生帶來不少的學業壓力及焦慮情緒,很多學生更以學業成績來定義自己的價值,成績稍弱的學生容易自我嫌棄、怪責和批評,更漸漸建立了負面的自我形象和負面心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 Dr. Carol Dweck提出了人對於成功的看法主要由兩種思維塑造,分別是固定思維(the fixed mindset)及成長思維 (the growth mindset)。擁有成長思維的人傾向相信人的才能可以經由鍛鍊改變、認為成功是指做到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比別人好,並將挫折與失敗視為挑戰。培養學生成長思維模式可以增強他們面對挑戰的勇氣、建立堅毅精神、增強學習動機及建立抗逆力。

目標: 透過講座檢視自己的思維模式,學習建立成長思維模來,增強做事動機及建立正向成就感。

很多學生在做功課或溫書時都慣常拖延,或者被標籤為「懶」或「曳」。其實,學生拖延行為是有不同原因的,例如欠缺時間管理及能力感便是很多學生拖延的主因 (認為自己能力低做不到、認為自己盡力也會失敗)等。其實,只要學習時間管理的技巧及增強個人能力感,是可以減低學生的拖延行為的。

目標: 透過講座讓學生檢視拖延的狀況,學習時間管理技巧及提升能力感。

面對著日常的學業、生活及社交的挑戰,不少學生都會感到壓力和緊張,嚴重的更會引致持續性的情緒困難。靜觀是研究實證出其中一個有效的正向介入方法。學習靜觀呼吸及放鬆練習能助學生把注意力有意識地集中在此時此刻的所思所感,效舒緩壓力及減少自我批評和怪責,增強自我接納和放鬆,並能平靜情緒。

目標: 透過講座讓學生學習運用靜觀練習來處理壓力,減低情緒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及平復情緒。

S7. 感恩四步曲           
S8. 建立同理心
S9. 寬恕的力量      
S10. 做自己的情緒主人
S11. 領袖訓練: 積極聆聽的技巧           
S12. 為未來作好準備: 生涯規劃

兒童工作者或教師工作坊

傳統的心理學集中研究精神或心理病和障礙,忽略了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為了預防及強化大眾的心理健康,以Dr. Martin Seligman為首的團隊建立了一套重視預防性的「正向心理學」。近年在教育界冒起的「正向教育」,便是在設計傳統課程中融入正向心理學元素的教育模式,旨在讓學童在學習時既能獲取知識,又能建立快樂及幸福感。

目標:  透過工作坊讓兒童工作者初步認識正向教育,並體驗幸福五大元素(PERMA), 討論如何融入PERMA於兒童工作中。

具競爭性的教育風氣影響為學童帶來不少學業壓力,很多學童會以學業成績來定義自己的價值和能力,成績較弱的學童易因而欠缺自信及學習動機。Dr. Martin Seligman 曾指出我們越能覺察和運用自己的品格強項,就越能感到幸福和快樂。若果我們能夠協助學童探索及發揮他們的品格強項,他們便能學習接納和欣賞自己,增強自我價值、快樂及生活幸福感。

目標透過工作坊讓兒童工作者認識品格強項,學習品格應用三步曲,討論如何在工作中助學生發揮品格強項。

靜觀是研究實證出其中一個能有效舒緩壓力、焦慮情緒甚至痛症的正向介入方法。靜觀是一個自我認識的過程,透過把注意力有意識地集中在此時此刻的所思所感,容讓自己不加批判地接納自己當下的身體感覺、思想、情緒和行為,從而增強覺察力、平靜及耐心,避免被負面想法或情緒影響。

目標: 透過靜觀加上藝術表達,協助兒童工作者感受專注當下和覺察自我的感覺,學習運用靜觀練習處理壓力,幫助自己回復內心平靜和放鬆。

現今教育制度具比較及競爭性的風氣,過於側重成績,為學童帶來不少壓力,影響其學習動機、自信心、幸福感及生活滿意度等。由於積存的壓力及內在需要未被滿足和處理,導致不少情緒行為問題。透過正向心理學及了解學童的需要,兒童工作者可透過輔導技巧去支援有情緒需要的學童,以及在校園帶出正向元素,幫助學童正面地面對困難及逆境。

目標:   透過工作坊讓教師明白如何辨識學童的情緒壓力,學習運用輔導微技巧處理及回應,增強學童的正向情緒。

教學團隊除了兼顧日常繁重急趕的支援工作外,還要忙於輔導訓練、專業溝通及規劃活動等,鮮有合適的空間及平台,讓兒童工作者們互相交流寶貴的教學經驗及個人長處。以正向強項為本的LEGO®️團隊建設工作坊著重從遊戲中學習,並匯集創意、溝通、協作及合作的多感互動式團隊活動,能讓兒童工作員認識及發揮團隊的強項、釋放潛能、促進溝通、凝聚正向團隊的力量,這將有助提升個人乃至整體的團隊質素,對學童的學習及成長均帶來莫大的裨益。

 

目標: 透過LEGO® 六色積木及DUPLO® 遊戲箱活動,及揉合品格強項的正向元素,讓兒童工作者了解團隊彼此的品格強項、工作模式及長處,以助增加團隊的能力感,提升教學效益、歸屬感及正向情緒。

T6. 正向關係: 善意溝通法
T7. 正向支援SEN學生
T8. LEGO®正向情緒工作坊                    
T9. 成長心態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