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通常如何鼓勵子女溫習呢?運用禮物獎勵、講道理讓仔女明白讀書重要、有時也會大聲喝罵幾句⋯⋯ 這些方法也只是一時時湊效。爸媽是時候學習正向教養方式,訂立事半功倍的「學習計劃」吧!

運用正向教養的方法,我們必須從聆聽孩子、 視錯誤為學習機會  及表達欣賞 的角度去陪伴子女溫習。以下是一些實行方法: 

1.檢討內容  與孩子商討

訂立學習計劃時,要謹記「重質」比「重量」更重要。除了依據學校進度的需要外,也要聆聽子女,多與孩子商量,找出他們能「記得到」、「明得到」的範圍。有些孩子溫習默書時只能每次記 5個字,並重覆數次才能牢記於心。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宜多接納子女特性,提早溫習,與孩子磋商訂立小目標,務求孩子在每次的學習計劃中,都能感受到能力感及成功感。

2. 欣賞特質  更有動力

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及方式都是獨特的,在溫習的過程中,家長要多留意自己有否把孩子與他人比較呢?會否因為比較而令自己看孩子不順眼,忽略了子女的努力呢?在訂立學習計劃時,不妨多欣賞子女的特質為出發點,例如今次課文很艱深,孩子沒有放棄,那就告於子女:「我很欣賞你的堅毅,遇到這麼難的課文也沒放棄。」在孩子的溫習進程表中,也可寫下一些你欣賞孩子的特質,予以支持。孩子自然也會產生更多動力溫習。

3. 善用環境  支持孩子  

不要看輕孩子面對課業壓力的影響,不論年紀,當人們處於壓力時,也會自動跳入生存模式,分泌壓力荷爾蒙,讓人們難以冷靜應對挑戰。有時孩子看似懶惰逃避,其實也可能是不懂得如何面對這種壓力。這個時候,家長的角色宜充當協調情緒的陪伴者。

爸媽可以從環境着手,與孩子共同佈置溫習空間,例如在牆上掛一些讓孩子放鬆的油畫,在溫習的地方放置少許輕音樂或香味,也可放置一些減壓玩具,讓孩子在休息時間放鬆一下。小編小時候在溫習桌放置很多不同顏色的水筆,讓我可邊畫圖邊溫習。

4. 認識學習模式  找到出口 

你知道孩子「最能入腦」的學習模式是甚麼呢?是視覺、聽覺、還是動覺型呢?每一個學習形態都是與生俱來的,了解了子女的學習需要後,就能知道如何幫助子女學習或牢記知識。有興趣的爸媽可在網上搜尋V-A-K Learning styles的文章了解一下。

小編曾遇過一位小女孩,自小有學習障礙,記字很困難,過往一直被要求罰抄詞語來記憶,可是事倍功半。直至遇到一位補習老師讓她在窗上以粉筆寫字,邊寫邊唱組字歌或玩組字遊戲, 有時又一邊行一邊記字,結果小女孩表示自己終於認得一些文字,讓她很高興。

從孩子最有能力的部份做起 

學習的方式並不止一種,當學習遇到困難時,爸媽多以正向視覺協助孩子,把孩子「做不到」的問題縮少,而看到孩子有甚麼「做得到」,必能有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