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大部份學生所喜愛的,音樂活動能帶給學生正面情緒及滿足感,而利用音樂治療來訓練學生可以增加動機及興趣,使沉悶的訓練變得有生氣。
目標:
透過音樂治療改善學生的社交技巧及情緒表達能力
小組內容:
*基本社交溝通訓練: 眼神接觸、打開話題及團體合作等
*情緒管理技巧訓練: 認識情緒、抒發情緒、管理情緒
小組特色:
「Hello Song」: 開始時間唱Hello Song增加學生的連繫感,訓練組員社交技巧如眼神接觸、微笑和身體接觸
「音樂活動」: 以音樂作媒介,設計活動去增強學生的動機
「古典音樂」: 結束時間以古典音樂冷靜學生情緒
「音樂樂器」: 利用不同的樂器幫助學生抒發情緒,例如敲打非洲鼓
根據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論,12-18歲的心理發展任務為尋求認同和建立同輩群體的關係。當學生人際關係和諧,他們會產生自我認同感和明確自我觀念,反之,他們便會失去生活方向和缺乏滿足感,繼而影響學習動機。
目標:
提升學生在與人合作中的意願、技巧和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自我觀念及滿足感
小組內容:
*學習人際關係技巧,如溝通技巧、處理衝突技巧、聆聽技巧
*學習情緒及需要表達技巧
*學習合宜的社交技巧,建立互助文化
小組特色:
「合作遊戲」: 透過合作棋、合作遊戲,提升學生的合作意願並掌握到合作的重要性
「討論反思」: 每個遊戲後設討論時間,增加學生人際互動機會; 過過反思培養人際關係能力
「體驗活動」: 在溝通與互動的體驗中潛移默化,培養學生更多的合作行為